楔子
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正乘着列车沿着京广线南下,高铁正以 300km/h 的速度飞驰
遥想当年铁路大提速前,坐在绿皮车上甚至可以数的清相邻铁轨下枕木的数量,而在如今想看得清近处的风景都很困难
高铁已经可以说是现代人类交通的掌上明珠,比它快的没它能运,比它能运的没他快
在国内这个人口红利的大背景下,高铁已是运力和速度兼备的集中化运输的最优解
事实上,不需要高铁,随便一辆小轿车就可以轻松跑上 200km/h
人类早在上个世纪就可以把交通工具做到飞快,而限制交通速度的从来都不是科技水平
而是脆弱的人类本身
生产力和生物体
封建时期,个人也就三拳两脚,甚至连锄头都是借的,地主只需豢养三五家丁,再借用点孙子兵法,控制上百佃户老老实实上工,轻轻松松。
科技革命使生产效率在 200 年间翻了万倍不止。
科技带来的信息传播让思想遍地开花,能量密度的提高让一个人也有能力毁灭数万人。一段万字长文可以在几小时内传遍全球,一艘俄亥俄级潜艇齐射可以在半小时内毁灭数百座城市,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整个二战的三、四倍。
所以从全球视角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相当和平的时代,就是因为科技带来的战争杠杆已经十分巨大,后果已是人类生物体无法承担的。
当个人也有能力通过信息和科技影响更多的人,那么统治阶级就不得不考虑规则公平的重要性,科技生产力的暴涨才是社会阶级格局的革命推手。
这才是民主的开端。
其本质是生产力与生物体承载能力的关系。
人类的能源
所以我对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技术一直是悲观的
或许哪一天人类可以造出微型核电池,一辆车从出厂到报废都不需要充一次电
但是如此高的能量密度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已经不是人类的肉体可以承担的了
核电池从能量密度来看和炸弹没有什么区别
就连一小块锂电池都不允许带上飞机
就不要幻想人类可以随随处使用核电池了
曾经人类因为技术问题做不到的事情
终究会因为人类的脆弱而不敢做
百万年来的演化,数亿年的遗传物质的遗迹,早就刻在了人类这个种族中
人只是生物。
而且是自私的生物。
科技的尽头
所以对于人类本身来讲,造物主也许早就暗中上了一把生物锁,锁住了人类对于科技的追求
怎么破?
放弃肉体、机械飞升?
遁入虚拟、精神永生?
也许费米悖论得答案就在这里
广阔得宇宙的亿万星体中有无数的文明
只不过最终都选择了缩在虚拟世界的壳里
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