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Published on 2025-07-26 / 93 Visits
2
0

eVTOL是否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的汽车

1885年,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而仅仅不到20年后的1903年,世界上第一台飞机就成功首飞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汽车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预估2025年地球人均汽车拥有量将达到0.2,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拥有量甚至超过1.0
而对于飞机来说,全球仍然有约80-90%的人一生中从未飞过,经常飞行的人仅3%,每100000人才拥有约 0.61 架飞机
更不要说走进千家万户,以普通家庭之力供养一台说走就走的飞机了

汽车是何时走进千家万户的?

我想有个节点十分重要
1908年,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等先进制造方法,成功量产了福特T型车,将汽车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首发价仅850美元一台,产量巅峰时售价甚至不到300美元一台
福特T型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普通百姓也可以买得起的汽车,售价仅相当于当时美国普通工人3个月工资
此时距离汽车发明仅过去不到30年

廉价好用的汽车产品,直接推动美国高速公路建设、城市郊区化发展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是先有汽车,才有标准公路的,才有法律法规的

那么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
汽车、飞机这俩东西是同一时代的发明,出生日期前后没超过20年
为什么汽车可以做到,飞机不行?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成本
当然这个成本不是狭义的物料成本、制造成本,而是更有深意
飞机当然能通过扩大规模降低制造成本,但很遗憾,这恐怕是成本占比最小的一部分了

差别在哪里?

这就不得不提到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差别了

  • 汽车可以等有故障再停、再维修,飞机必须通过严格的体系保证不能出现故障
  • 汽车的对于极高可靠性要求的核心安全部件占比极少,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对于汽车来说,只要刹车和转向不出故障,这台车的可控性就是完整的
    没错,甚至不包含发动机,国家标准对于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远低于你的想象
  • 汽车允许排队利用道路交通资源(堵车),飞机必须依赖一整套体系提前规划利用空域资源,别说排队了,飞机间互相接近都是不被允许的
  • 汽车低操作门槛不依赖软件,而飞机要降低操作门槛需要极为复杂的软件和传感器保驾护航

基于以上这些差别,我们就可以理解目前以下与成本有关的现状

研发制造成本:

  • 2025年,一台新能源汽车从立项研发到上市最快仅需9个月,而飞机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 飞机的冗余要求极高,不仅需要硬件冗余,软件集成同样是0容错
  • 飞机设计、制造流程、零件供应商不可以随便更改优化,适航通过之后,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使用成本:

  • 汽车的故障管理可以交给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开到坏才去修,而飞机的故障管理必须依赖体系,全部零件必须有严格的生命周期管理
  • 对于飞机来说,天空根本没有那么“空”,多数国际通航空域密度控制在 每百平方公里 5–10 架飞机,所以在绝大多数国家,飞机飞行都是报备制+飞行服务引导
  • 飞机的操作门槛远远高于汽车,飞行员需要大量的培训

所以eVTOL可以吗?

了解了上述背景,下面我们来谈谈eVTOL
实际上eVTOL能产生成本质变的仅有操作门槛这一条,通过软件降低操作门槛
代价就是,eVTOL飞行器需要极其复杂的飞控软件和传感器系统,复杂程度相对于固定翼飞机来说指数级上升,可能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个成本是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想象的,而且这个成本并不能因为飞行器小型化而降低
目前超轻型eVTOL大火,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因为超轻型飞行器不需要适航认证才投入其中
这无非就是想投机取巧,意图缩短超长的研发周期和规避监管审查合规成本
这显然是倒果为因,实际上最终该解决的问题都需要解决,该投入的成本一分钱也少不了
安全性,是划分“飞行炸弹”和“交通工具”的关键所在

所以如今大火的eVTOL能否走进千家万户?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因为eVTOL没有对飞机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做出根本上的解决
目前世界上全部的飞行器,当然也包括eVTOL,成本均主要来自所需的安全体系,而不是制造本身
如果有一天,大航空时代真的能来到,飞行器走进千家万户,主角也绝不会是现在任何已有的飞行器
但如果大航空时代不能来,那真是人类的遗憾,或者说是生物锁定律又在发力
共勉!


Comment